来源:《北京日报》“学习强国”
记者:牛春梅
尝试短视频和直播对中国评剧院演员于海泉来说也是一次“真香”的体验。疫情之前,他根本就不了解抖音、快手,对网络主播颇不以为然。当剧院找到他和同在评剧院的妻子郑岚一起做直播时,他起初也只当是一项工作。因为夫妻俩被安排在后面亮相,一向不服输的他觉得必须和别人不一样才行。为吸引观众关注,在直播预告中,他用评剧唱腔唱出抖音神曲《少年》,还想到了直播勾脸的主意。看到于海泉出了“大招”,本来想耍水袖的郑岚也不服输。她想办法从剧装厂和戏校借来了七箱服装和头面,直播讲解戏曲服装和头面的讲究。直播间人气最高的时刻,是她找来9岁的女儿一起展示戏曲服装。
“巧用网络平台,可以让更多人喜欢我们评剧。”于海泉说,以前就是不停地演戏排戏,这次直播倒有了一个总结的机会,“我们在讲述当中也能反思自己这些年的表演和状态,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。”
除了通过短视频平台与年轻人交流,中国评剧院也没忘了想看戏却来不了剧场的老戏迷。疫情期间,各地戏曲院团推出在线演出资源,但戏曲本就是小众,地方戏更为小众,侯红意识到,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形成矩阵效应,吸引更多关注。3月11日到4月19日,中国评剧院搭建的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网络平台与东方大剧院合作,联合全国众多戏曲院团开展线上展演,吉剧、沪剧、曲剧、花鼓戏、黄梅戏、莆仙戏、上党梆子等二十多个剧种带来四十多台精彩剧目。令人意外的是,一个多月的展播中,每个剧目都有至少几十万次的点击量,最多的达上百万次。截至目前,46个剧目总点击率达2012万次,“这远超我们以往的认知,让戏曲院团的社会效益达到了一个峰值。”侯红说。
“一定要根据不同平台定制产品,年轻人聚集的短视频平台要小、快、灵,面向传统戏迷的网络平台要看名家名角儿。”以往侯红熟悉的是剧院的艺术生产,如今她似乎又成了网络产品经理,嘴里念叨的都是线上线下、流量、点击率。
最近,侯红还在接触不同平台,寻找更多合作伙伴。中国评剧院将继续拓展“线上+线下”运营模式的探索,“我们会尝试更多的线上商业运营,剧院新创的一个小剧场剧目也计划在线上首演。”